基层新闻
让青春在乌金里绽放——淮北选煤厂助推大学生成长纪实
2016-01-28 08:04 韩晓兵 

他们是选煤战线上的80后、90后年轻一代,心有梦想,肩负矿山发展希望;

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大学生,德才兼备,均具有较高人文素质;

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80后、90后知识青年可以扎根在环境艰苦的煤炭企业,成长为推进选煤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——这就是淮北选煤厂近年来成长起来的80后、90后青年大学生职工群体。

青年是企业的未来与希望。近年来,许多大学生来到淮北选煤厂“安营扎寨”,他们在企业工作得好吗?他们能否立足岗位实现梦想?近日,笔者走近淮北选煤厂80后、90后大学生群体,感知他们蜕变的心路历程。

轮岗锻炼,激发潜能

作为淮北选煤厂大学生中的一员,今年31岁的王军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,他背井离乡,从省会合肥来到淮北,参加工作8年来,他干过浮选司机、技术员、工段长,现在已经是该厂芦岭分厂副厂长。

王军告诉笔者,大学毕业后,怀着远大的抱负来到这里,刚开始斗志昂扬,可现实落差却很大,出大力干重活不说,实践经验缺乏,许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,这几乎是所有进厂大学生有过的心情。

为使大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生活和工作,促进他们提升业务水平,该厂对每位见习期内大学生都安排顶岗实习、轮岗锻炼,深入关键岗位,参与处理“急”、“难”、“重”等生产任务,体验不同的工作,积累更多知识。陌生而又艰苦的岗位环境、倒逼式的学习方式,曾让一些满怀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感到不适,打起了退堂鼓。但是,更多的大学生留了下来,从中学到了知识,得到了成长,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赵晴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
2012年进厂后,赵晴被分到桃园分厂进行实习锻炼,几个月后被轮岗到北区浮选担任岗位司机,期间又到邹庄矿选煤厂参加系统调试。繁重的工作让原本壮实的赵晴瘦了一大圈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勤奋的学习与刻苦的专研,不仅掌握了设备工艺原理,而且还把在大学学到的矿物加工理论知识充分结合,生产技术突飞猛进,成为一名选煤技术能手。

“能否及时、迅速的做出调整,降低精煤损失提高产率,就需要有敏锐的直觉和超前预判的能力,而这也是衡量一名重介司机是否合格的标准。”经过轮岗锻炼,已经走上重介班副班长岗位的赵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。

南区选煤车间老职工蔡叶怀评价说,这些80、90后大学生许多刚来的时候我还真担心他们吃不了苦,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,悟性高又勤奋,选煤技术学得快,现在个个都能够独当一面。

正确引导,留住人才

“由于打水的水卡太少,周末在宿舍喝水存在困难,希望厂里能为宿舍的单身职工多配些打水卡。”“我们下夜班后非常疲倦,我想宿舍管理员能不能变更一下卫生检查的时间,保障睡眠质量……”在该厂每季度一次的大学生座谈会上,来自基层一线的大学生们畅所欲言,分析问题,提出建议。

当前,在煤炭市场“寒冻”下,一些拥有高学历的青年职工由于认为企业效益降低,基层工作辛苦,降低了工作的主动性,更甚至做出离职等冲动的决定。为了使大学生消除思想疑虑,该厂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,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,厂党政领导亲自参加,从工作到生活,从理想到现实,从困难到要求,从疑惑到建议,大学生们一一道来。

安装维修车间大学生赵磊说:“我已经连续3次参加这种座谈会了,与领导面对面交流,刚开始还有些拘谨,后来经过沟通交流,心里想说的话就全部说出来了,我们提出的诉求厂里都能给予解答和帮助。同时,针对生产工作我们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,增强了参与感和归属感。”

“要想让大学生真正的融入企业,我们就要从生活上、工作上多关心他们,使大学生真切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,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环境。”该厂党群工作部部长秦国栋说。该厂在日前开展的困难职工摸底申报工作中,把困难摸排对象扩大到刚入厂的青工队伍,有5名大学生由于家庭困难被定为帮扶救助对象。此外,还利用业余时间举办篮球赛、乒乓球赛等文体竞技活动,组建青工网络QQ群,开展大学生联谊活动,热心牵线搭桥。近几年先后有13对大学生喜结良缘,成立家庭。

有激励才会用动力。厂里专门制定了《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办法》,采取“双向挂职”,实施大学毕业生技术津贴制度,同时建立了毕业生联系制度、跟踪考察制度,实行“星级通道”培养,对表现突出的大胆提拔重用。2014年以来,先后有9名大学生走上班段长岗位,7名大学生提拔为科级管理人员。

搭建平台,用好人才

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有用平台,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出他们创新潜能和工作热情,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。”该厂厂长郑仁勇说。

该厂精心为大学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,除了实行轮岗锻炼外,还大力推行大学生“成长导师制”,按照专业对口、方便教学为原则,选派技术精、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与新进厂的大学生建立起“师徒”关系,选课题、压担子,促进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。此外,还开办大学生课堂,每月一个课题,让大学生尽情展示专业特长,发挥兴趣爱好,形成知识共享、相互交流、共同成长进步的良好氛围。

“大学毕业刚进厂时,对设备流程摸不清头绪,后来在导师的指导下,不但吃透了洗煤工艺原理,还参与了多项技术攻关”。提起“成长导师制”,大学毕业生、质检车间技术班长景涛感慨道来。

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,景涛靠着师傅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,参加了二次浮选和配煤系统等技改任务,他通过改造精煤布料箱、改变磁选机入料方式等措施,使选煤介耗降低0.5kg/吨原煤,年节约成本约28万元,先后荣获淮北矿业班组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大赛二等奖、淮北矿业“优秀高徒”、厂“优秀毕业生”等荣誉。

该厂还根据工作需要,从基层选取部分优秀大学生到生产科室学习锻炼,培养技术、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。厂大学生党员、厂十佳标兵熊勇对此深有感触:“经过基层一线岗位和生产科室的双重锤炼,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快速成长,而且开阔了视野,丰富了阅历,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了提升。”

2015年,该厂由青年职工参与的小改小革达80多项,精煤脱水系统优化、PLC试验及模块检测系统等11件技术成果参加了集团公司“五小”实用技术项目评审;《淮北矿区2+2分选工艺的应用研究》、《动力煤深度筛分降低煤泥产率的研究》两项研修项目得到实施。

“走出去”,创造价值

“大学生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,我们鼓励他们到一线岗位摸爬滚打,增长才干,更鼓励他们身先士卒‘走出去’,担当外出托管的‘急先锋’,用知识的力量实现理想,创造价值”。该厂党委书记赵力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。

随着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外出托管选煤厂已是淮北选煤厂转型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步棋。该厂制定外出托管鼓励政策,鼓励青年职工,特别是大学生“走出去”,发挥自身技术、管理优势,大力开发外部市场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的刘陈陈是最先参加外出托管任务的大学生,自2014年9月至今,一直在山西七一集团恒丰洗选煤厂负责生产调度工作,“每天学习一点点、进步一点点,改变一点点”是他的工作理念,他说,“走出去,代表的是我们的企业,比的是实力,靠的过硬本领!”他努力学习选煤专业知识,积极投身生产现场,严把产品质量,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,受到客户和组织上的双重肯定。他还多次被委派到山东、江苏、青海等地为多家选煤厂提供选煤技术服务工作,目前已经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全面的科级管理人才。

在刘陈陈的带动下,朱庆庆、吴涛、腾瑞瑞、赵微等多名大学生先后远赴山西七一集团恒丰洗选煤厂、华宇选煤厂及环宇煤业选煤厂承接托管选煤任务。

“回想走过的路程,没有风雨不可能见彩虹,不经历练怎能成长?摘下大学的光环,扎根一线,始终保持着执着的拼搏奉献精神,把工作中的困难与压力当作一种挑战、一种学习、一种历练,这不仅是对企业的责任,更是人生的收获!”刘陈陈告诉笔者。

(责编 姚春雷)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
请关注官方微信
    人民网     新华网   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   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    安徽省国资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