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新闻
从指尖到心间——涡北矿机关人员下井体验生活侧记
2015-11-08 10:04 刘敏 

11月2日,对于坐惯了办公室的涡北矿政工人员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,他们将深入百米井下,亲身感受井下职工的辛苦和点点滴滴。

晚上8:40,笔者一行9人,在党委书记赵峻强的带领下,经过安全培训和入井前安全确认后,依次进入罐笼开始井下体验之旅。

在井下,笔者好奇地观看着大巷的环境,右侧是粗细不一的电缆整齐的吊挂在墙壁上;左侧是水路、风路管道也被整齐地挂在墙壁上,像“亲哥俩”并肩作战;每隔不远处就有一块醒目的安全警示语,灯光照上去闪闪发光。

穿过南翼大巷、辅巷、三五轨道联巷,爬过70米的上山,笔者明显感觉到空气逐渐变得潮湿闷热,越往前走光线越来越暗,最后只能靠头上的矿灯来照明。经过20多分钟的行走,来到了8102里机巷,此行的目的地终于到了。在迎头,笔者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,一张张汗流满面的黑色脸庞,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劳动身影,几十吨重的综掘机如庞然大物般屹立在迎头,灯光照在迎头上,块块乌金闪闪发光,让笔者十分激动。

笔者一行的主要任务是搬运U型钢,可真正面对200多斤重的U型棚腿子和400多斤重的梁子时,大家心里却在打怵。一番准备后,便开始了搬运工作,4个人一根腿子,抬起来刚走了十几米,有的同志手上就没了力气,从料场到迎头100多米的距离,中间还有20多米的15°上坡,笔者一行走走停停,反复歇了好几次。再次“作战”,现场的综掘区副队长孟凡超为我们拿来了工具,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正确捆绑绳子,如何在拉运的过程中压住腿子掌握方向,看似简单的一根绳子和S型挂钩让这次搬运轻松了许多。有了经验后,后面的搬运工作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。可“重头戏”还在后面,400多斤的U型棚梁子必须人工抬到坡上然后才能拉走。绑好绳子,找来木棍,4个人用肩膀扛,笔者在漆黑潮湿的机巷内既要注意脚下的道路防止滑倒,又要手持梁子防止左右摇摆,每一步都要十分艰难,大家不约而同地喊起了号子为自己加油。“加把劲,快到了!”旁边职工师傅主动伸手帮忙,而笔者的心里像倒了五味瓶,一边是为“快到了”高兴,一边是为职工师傅们的辛苦而感动。

搬完6根腿子、3根梁子后,已是凌晨时分,而我们早已大汗淋漓,衣服全部湿透,脸上、手上沾满了煤灰,有的被U型钢上的铁屑划破了手,有的肩膀被咯出了一道道血印子。看着满是煤灰的双手,大家心中充满感触。

来自办公室的任言国说:“这是我进矿这么多年第一次下井,在搬腿子的时候,感觉手都在打颤,太辛苦了。通过这次下井体验,看到井下师傅们工作的艰辛,才知道自己的岗位比起他们舒适太多了,以后要加倍努力工作。”

“虽然同在矿上工作,但工作环境真是天壤之别。一线职工太不容易了,我们一定要好好为他们做好服务。”来自工会的么宏亮说。

“在运梁子的时候,用绳子拉明显比用手搬省劲的多,但如果用其它设备直接拉到迎头不就更省劲了吗?我们一定要从源头设计抓起,加强技术服务,努力降低职工师傅们的劳动强度。”纪委秦立江说。

……

(责编 姚春雷)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
请关注官方微信
    人民网     新华网   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   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    安徽省国资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