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7月份,我工资收入4027元,除去‘4金’还拿了3448元,是我以前的1倍多。”近日,袁庄矿武保科职工李守华与笔者谈起工资的事乐开了花。
在低迷的煤炭市场下,为什么李守华的工资还能增加这么多?这还要从该矿实行内部市场化经营承包说起。
谁的价格低谁承包
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,作为即将“关井”、转型发展的衰老矿井,今年,袁庄矿制定下发了《内部市场化运作管理办法》《材料承包市场化结算办法》等一系列内部市场化文件,为内部市场化运作提供可行的制度保障,为转型发展打下基础。
为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,该矿在内部化经营承包上做细文章,首先,今年4月份,对料场装料进行内部“廉价承包”,走出了内部化承包的关键性一步。
“原先井下使用的黄沙、U型钢、木料、大小笆片等生产材料都是由运输区装运,装运定员14人,每年的费用需50万元。现在武保科以每年15万元的“价格优势”进行承包。”谈到内部承包,该矿经营副总王永说:“不管以前该单位干了多少年,现在谁的承包价格低就给谁承包,打的就是价格战,这就是市场化优势。”
该矿武保科是个“低收入群体”,但是该科职工全是“年轻化”,职工有力没处使,承包后就有了‘施展拳脚’的地方,并且还能多挣钱,这样的好差事该科自然不会放过。在承包竞争中,具备“优势条件”的武保科最终拿下了这一首个内部“承包订单”。
想挣钱就要多干活
“以前运输区负责装料时,职工干多干少工资都是平均摊,主要是金额多、人员多,并且他们都是‘专职’的装料工,那是在煤炭‘黄金十年’期是可行的,现在再这样是不行了!”武保科科长张建设如是说。
承包后,武保科对承包进行了市场化运作,制定了《武保科市场化工资分配办法》和《市场化工资考核标准》,市场化运作走在了全矿的前列。
每天上午9点,武保科在保证干好“本职工作”的前提下,“挤出”人手到料厂装料,去挣“额外”的工资。
武保科职工李守华原先每月实得工资1000元左右,而每月还房贷款就要支出1300元,房款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,生活曾极为窘迫。自打有了装料活后,他干劲冲天,今年5、6、7三个月工资噌的一下涨到3000元左右。“在严峻的煤炭形势下,市场化帮了我大忙!”李守华高兴地说。
武保科青工欧阳坤坤说:“刚装黄沙时,手都磨出了泡,虽然每天辛苦点,但能多挣钱就不觉得什么了!”以前欧阳坤坤每月实得工资仅600元左右,现在工资有1600元左右,工资涨了两倍多。
而武保科青工孟磊他不想多吃苦,对装料的活“不屑一顾”,他的工资也还保持在原先的“低水平”。
这样的账应该早算
“以前运输区14名专职装料的职工,现在都进行了分流,这不仅压缩了人员,每年还减少了35万元的支出。不算不知道,一算吓一跳,真是一笔大账啊,这样的账早该算算了!”采访结束时,经营副总王永这样告诉笔者:“市场化一化即活,计划经济一‘划’必死,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了方良才总经理此话的深刻内涵。”
“市场化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、少劳少得、不劳不得,职工劳动积极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。”武保科科长张建设最后补充了一句。
据悉,袁庄矿目前各机关、职能部门和基层科区单位的内部市场化建设正在有步骤地运量之中,并且步伐逐步加快,内部市场化建设向全矿迅速延伸、扩散。
(责编 姚春雷)